近日,某一线城市楼市出现多条谣言,相关新闻登上热搜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些不实信息中,不乏“房价同比大降”“业主送首付”等内容,扰乱了市场秩序,造成了恐慌情绪,需引起警惕。

  当前,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,多地优化调整楼市的政策密集出台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各地出台楼市松绑政策超过750个,覆盖300多个城市。这些政策举措的推出,本意是进一步稳楼市。然而,一些房产类自媒体和部分不良房产中介却从中嗅出了商机,为了吸引更多关注,刻意歪曲政策本意,甚至炮制虚假新闻,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不实信息。

  谣言的炮制,往往出于利益驱动。有些人之所以不择手段蓄意造假,无非是想收割流量或关联房产销售。值得警惕的是,一些人长期关注房地产市场,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,和一般网民相比,其炮制的不实信息专业度更高、辨识难度更大,更容易误导消费者。

  在制造虚假信息的诸多套路之中,最常用的便是“以偏概全”,把局部情况上升为整体情况,或者把个体感受放大为普遍现象,给公众造成认知错觉。实际上,市场分化早就成为楼市的鲜明特点,不同城市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,同一城市不同地段的情况也不尽相同。因此,判断房地产市场不宜再用一概而论的老眼光。

  谣言招摇过市的背后,楼市数据乱象值得深思。不实信息引用的相关数据,不少来自于市场机构。近年来,不少房产中介和商业机构会定期发布楼市研究报告,相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,由于样本的局限性,数据覆盖面低,部分机构数据缺乏科学严谨性,只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口径统计。由于商业机构各自代表不同利益群体,提供的数据难免带有主观倾向性,导致消费者只能“雾里看花”,难辨真假。

  当前,房地产市场一些指标呈现边际改善迹象,但下行预期仍然制约市场修复,楼市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。防止谣言干扰楼市稳预期,除了加大对造谣者的惩戒力度,还需要各地各部门及时发布楼市消息,让更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,以更好稳定社会预期,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